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“时令节气与健康”主题新闻发布会

2024年08月22日 

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“时令节气与健康”主题新闻发布会

处暑时节如何润燥养肺

本报讯(记者王青云)8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。国家卫生健康委于8月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,邀请有关专家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。

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、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,处暑即为“出暑”,表示炎热即将过去,暑气即将结束。处暑后雨量减少,燥气开始生成,容易出现皮肤、口鼻干燥等不适,此时正是润养的好时节。同时,处暑仍处在三伏之中,白天暑热盛行,但昼夜温差逐渐增大,容易引发感冒、咳嗽、咽部不适等,应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,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,加强身体锻炼、提高免疫力,维护健康。
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,处暑过后,暑热与秋燥共同作用下,脾胃功能相对较弱,易出现呼吸道不适如咽干、咽痛等症状。处暑后应避免食用过多温热、温燥食物,以保护脾胃运化功能。可以食用莲子、芡实、薏米、冬瓜等药食同源食材。他特别推荐了莲藕炖排骨和百合莲子老鸭炖汤两道药膳,介绍了在处暑阶段保护脾胃的穴位——极泉穴和手三里穴,并示范了取穴方法。

“通过这些饮食的调整和穴位按压,既可以健脾胃又可以润燥,使我们平稳度过处暑以后的节气,保持身体健康。”刘清泉说。

处暑后需预防秋燥伤肺,刘清泉推荐了中医润燥方法。首先需清淡饮食,少食辛辣,如辣椒、生姜、花椒、桂皮等。少喝酒,少吃烧烤食品。同时要增加补充津液的食品,如粥、水,每日饮水量应比平时增加约500毫升,以保持身体津液的充沛。可以食用银耳、百合、莲子、雪梨、甘蔗、玉竹等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材。菊花和金银花,不仅可以清热解毒,还能滋润肌肤,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。刘清泉推荐了桑菊饮,取桑叶、菊花、桑葚子适量,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绿茶或茉莉花茶。也可以用雪梨银耳冰糖炖水喝,都能起到润燥的作用。

刘清泉表示,顺应节气调整饮食是中医养生非常重要的原则。润燥养阴是处暑后最基本的养生方法和原则。具体来说,在饮食上多吃百合、银耳、莲子,各种梨或者蜂蜜所做的菜和饮品,可以缓解皮肤干燥、口干咽燥的状况。其次,秋天是收敛的状态,饮食上还要注意少辛多酸,多吃应季食品,尤其是新鲜水果,比如橘子、葡萄等。此外,处暑期间还有“秋老虎”的余威,围绕防止中暑或者内热加重,可以适当用清热食品,比如绿豆、苦瓜。

刘清泉还根据不同体质提出具体饮食调整建议。平时阴虚内热的,感觉到口干咽燥、手脚心发热的人群,多吃养阴清肺的食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雪梨。部分偏阳虚人群,表现为脾胃虚寒,手脚冰凉的,可以用健脾而且不伤津的食品,比如百合、山药,这些食品既可以养阴气,保护阳气,同时又不会因为过多的温热伤燥,伤津液,导致干燥的问题。还有部分容易上火的人群,可以用一些带芯的莲子,也可以用苦瓜,降心火、清肝热。

处暑时节应该如何安排起居作息?刘清泉建议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,每天可以比夏天平均多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。“早睡可以避免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的损害,保证阴精的收敛。同时,早起有助于舒展我们的肺气,养秋气,对缓解燥热的损伤是非常好的。”刘清泉说。

来源:中国中医药报1版  作者:王青云